
2025年5月21日晚,湖北工程学院汤文选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内,200余位艺术爱好者与青年学子见证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器物美学对话。知名器物修复师李明涛以《锔瓷·金缮:一位器物修复师的美学物语》为主题,通过器物修复从业者的独特视角,揭示了传统工艺中蕴含的生命哲学。作为"传统工艺当代活化"系列的首场活动,本次讲座由汤文选美术馆、湖北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、湖北工程学院美育中心联合主办。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院长兼汤文选美术馆馆长杨剑君、常务副馆长冯弘出席了此次活动。
主持人李波副馆长介绍道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器物修复传是传统技艺,更是对残缺之美的哲思与再造。主讲嘉宾李明涛先生便是一位以匠心重塑器物生命、用美学唤醒时光记忆的艺术家。作为设计师、企业投资人、三七舍艺术工作室主理人的多重身份,他既能在商业世界中游刃有余,又能在手作天地里静守匠心,真正诠释了“月亮与六便士兼得”的人生智慧。
讲座中,李明涛老师以《我的父亲母亲》中锔碗片段为切入点,将日本国宝——宋代龙泉窑"蚂蝗绊"青瓷与锔瓷修复的紫砂器具等并置展示,生动诠释了"器物修复是生命美学的二次创作"这一核心理念。通过实物展示与器物修复的案例解析,深入探讨了两种修复技法背后的技巧差异与美学共性。他强调:“锔钉为骨,金漆为肉,修复不仅是还原器物功能,更是赋予其二次生命的过程。”李明涛老师现场演示的修复视频引发阵阵惊叹——金刚钻在瓷面游走时的精准力度,大漆与金粉在裂痕间交融的微妙变化,展现出传统工艺的现代生命力。特别是借鉴旗袍设计的瓷杯盘扣锔和战汉青铜戈的修复过程,更让观众直观感受到"修缮痕迹本身就是艺术语言"的东方美学智慧。
与现场观众交流的互动环节,李明涛老师以“残缺与重生”为话题,与观众讲述了从事器物修复工作的缘起,探讨了当代手工艺中“物与人”无法割裂的情感联结。他说:“金缮的金线并非掩饰裂痕,而是坦然接纳残缺之美”。 这种将技艺实践与哲学思辨结合的讲解方式,赢得现场阵阵掌声。最后,李明涛老师致敬了师者。他说:“万物皆有裂痕,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。师者如光,微以致远”。
据悉,汤文选美术馆将持续推出"非遗技艺活化""匠人匠心对话"等系列活动,构建传统手工艺与当代美育的深度连接。正如杨剑君院长在总结中强调:"当修复技艺升华为生命美学,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便获得了最具温度的实践路径。"



【延伸阅读】
锔瓷:中国千年传统修复技艺,以金属锔钉连接陶瓷碎片
金缮:源自日本的漆艺修复术,用生漆黏合并施以金粉装饰
"蚂蝗绊":现存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南宋龙泉窑茶碗,18世纪经锔瓷修复后成为东方残缺美学的经典符号